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动态

阿里巴巴进军汽车互联网 与上汽分工明确

发布时间:2015/4/27 10:03:50     浏览次数:3398
     上个月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“互联网汽车”的新闻出来之时,外界诸多猜测嘿这是阿里要造车的节奏,也有人质疑上汽在炒作。实际上,阿里巴巴为了表达合作诚意,曾向上汽承诺永远不会造车,这可以看成是阿里克己复礼、舍小欲成大欲之举。而对于上汽而言,这个合作也远非造一辆车那么简单,而是关乎上汽自主品牌未来发展的体系性突破。随着时间推移,车云菌对于两者的合作有了更多了解,今天我们就先从阿里巴巴的角度分析一下,他到底玩的是一盘怎样的局。

    互联网汽车只是表象

    不妨先来回顾一下阿里巴巴进入汽车业的历史轨迹:

    2010年9月,205辆奔驰Smart在淘宝团购是淘宝整车电商的开端。

    2010月12月,吉利进驻天猫商城,成为天猫首个汽车品牌旗舰店。

    2012年11月,新车销售第一次进入双十一购物节。

    2013年5月,阿里巴巴以2.94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成为高德第一大股东。

    2014年2月,阿里巴巴宣布将全资收购高德。

    2014年7月,阿里与上汽达成“互联网汽车”战略合作。

    2014年7月,第二届天猫汽车节,阿里联合小微金融,推出余额宝购车。

    2014年8月,阿里宣布与广汇汽车共同打造二手车O2O交易平台。

    短短4年间,阿里巴巴已经渗透到了汽车用品、新车销售、地图导航、汽车金融、二手车等多个业务板块,而且从今年开始密集爆发。与上汽的合作之所以具有开创性,不仅仅是因为这是阿里首度与车企在集团层面的战略合作,更是阿里有了将之前所有在汽车链条上的积累全线贯通的车载平台,实现手机、车机、PAD、电脑、甚至电影屏等多屏互通,未来还有机会与阿里其它业务进行深度整合。

    目前车企的B2C运作模式属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,本质上是机械逻辑,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价值链第一推动力将来自于消费者,也就是C2B,本质上是生态逻辑。而传统车企尚不具备应对未来商业的能力,如何满足个性化、多品种、小批量的需求,建立起快速反应、平台化协作的新机制,是困扰车企的难题。随着底盘、动力、车身等传统汽车制造技术的趋同,决定汽车消费的主导权越来越倾向于软件和服务的差异化体验,而这正是传统车企的痛处,也是互联网企业对汽车行业虎视眈眈的原因所在。如此我们不难理解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为何担忧“说不定哪天,我们就变成了富士康。”

    可以预计,上汽携手阿里,“互联网汽车”只是表象,背后是上汽集团从战略规划、流程管理、产品研发、生产制造、信息流通、营销模式的全体系互联网化再造,车云菌了解到,上汽各个业务部门都参与到了互联网汽车项目组中。

    而对于阿里来说,虽然经过近几年的资本运作,已经掌握了支付、地图、用车、社交、娱乐等几大车主应用关键入口,但竞争对手当中不管是国内的百度、腾讯,还是国际的亚马逊、谷歌,在汽车行业的布局大体已进入收网阶段,尽管阿里的整体产业链布局更加丰富,但在汽车行业的垂直渗透方面仍有相当的差距。

    阿里一直以来的发展思路均为软件及电商平台,缺乏硬件和实体经营的基因,拉上汽入伙,则是两种基因的完美补足。从双方公布的合作内容来看也肯定了以上分析,二者分工明确,上汽负责整车与零部件开发、汽车服务贸易,阿里巴巴则提供“Car YunOS”操作系统、大数据、阿里通信、高德导航、阿里云计算等资源集成,打通汽车全生命周期用车需求和互联网生活圈。但这个过程本身也蕴含着风险,平台级的基础设施应用和汽车各类垂直性业务之间需要紧密磨合,才能逐渐生长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循环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高压真空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

新闻中心

扫一扫,加我微信
微官网